|
我知道,這個時候畢業,不是最理想的時機。景氣不是很好,工作不容易找,待遇也不高,何必現在離開學校呢?但人生的現實,就是必須面對許多不喜歡的事情。
其實,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,是常有的事。人生很少是完全依照自己的計畫在進行。以前在學校寫作文「我的志願」,從來沒有寫過有一天要做公務員。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擔任公職,竟然就待了20幾年。
1984年夏天,財政部關政司的司長出缺,當時的財政部長陸潤康找我接這個職位。
關政司的工作,主要是進口關稅的調整,和對外關稅談判。我當時擔任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的所長,要不要答應,十分猶豫。教書是我的志趣,在學校很愉快,為什麼要離開呢?況且關政司的財經工作,和我的法律專業之間,還有一段距離,能不能勝任愉快,又是一個問題。
但有人勸我,當年我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,就是國際貿易法學門,在美國唸的也是財經法,和關政司的工作頗有關連。況且到政府工作,可以親身參與財經法律的草擬、制定、執行及後續的修正工作,對實務情形會有更深入的瞭解,做一段時間回來,對教學也有幫助。
我的生涯因而從教學研究,轉到政府行政職務,從法律專業,跨進財經領域。在關政司5年,每年忙著修正海關進口稅則,調整幾百項、上千項的進口關稅。稅率的調整,牽涉十分複雜。譬如說,當年巧克力的關稅是75%。
如果把稅率降一半,國內生產巧克力的廠商,就要面對進口產品更大的競爭壓力。另方面,進口廠商及百貨公司因為進口成本降低,售價跟著調降,會比較好賣;同時消費者有便宜的進口巧克力可以買,多了一項選擇。
要在衝突中取得平衡,必須對產業有相當的瞭解,更要進行很多的溝通。因此,在擬訂稅率調整的過程中,要密集地和相關的產業、工商團體以及政府部門開會討 論。好不容易擬出一個草案,經過行政院通過之後,最後還要送到立法院審議。立法委員受選民的付託,反映各個產業的意見,又要照顧消費者的權益,角度不同, 常常會有不同的意見。站在立法院的備詢臺上,必須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,並且為修正草案辯護。在學校,哪裡學過這些東西?
回顧過去30年,法律也好,財經也好,我的知識很多是來自於工作經驗。
有一段時間,我先後擔任財政部次長和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,工作上必須注意銀行業的發展,並和公、民營銀行往來。當時我問自己一個問題:這些銀行從哪裡來? 未來會往何處去?為了回答這些問題,我努力閱讀相關的文獻,包括公開出版的學術著作,和存放在銀行檔案的史料。我還走訪各個銀行的總行和許多國內、國外的 分行,親身感受各銀行不同的歷史傳承,並瞭解銀行的實務運作及發展方向。後來我把這些觀察寫成一本台灣金融史的書。
在工作中學習新的知識,我不是特例,而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。工作也是一所大學。畢業是學校課業的結束,更是全新的學習階段的開始。
我還要強調家庭和朋友的重要。如果你身旁有至愛的親人和幾個知心的朋友,碰到壓力、挫折,有人訴苦,有人鼓勵,情況便大不相同。
記得以感恩的心,珍惜你擁有的親情和友誼,並且在未來的歲月裡,敞開胸懷,與人為善,努力贏取真摯的友情。在人生的旅程中,這是比金錢、名位更為珍貴的資產。
(作者是前司法院院長,本文是賴英照在2012年台北大學畢業典禮致詞內容,記者陳駿逸整理)
〈新聞來源:2012/06/04 經濟日報〉